深联新闻
添衣 | 一朝秋暮露成霜

图片1

霜降,是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斗指戌,太阳黄经为210°,每年公历10月23—24日交节。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。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较热,昼夜温差大,秋燥明显。霜降节气主要有吃柿子、赏菊、登高远眺、进补等风俗。

节气风俗

1、吃柿子

图片2

泉州老人认为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涕。但有些地方认为: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主要是有御寒保暖,同时补筋骨之效。

2、赏菊

图片3

古有“霜打菊花开”之说,所以登高山,赏菊花,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。

3、登高远眺

图片4

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。九月节,寒露、霜降、重阳到。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,血液循环增强,脑血流量增加,达到增强体质、防病治病的目的,而且,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,陶冶情操。

霜降的风俗还有进补、送芋鬼等,大家想了解更多风俗,可以自己上网查询学习哦。

图片5

  民间有谚语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因此,霜降时节,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中医专家指出,防秋燥、防秋郁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。秋燥表现为口干、唇干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等。因此应多吃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青菜、苹果、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。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,使人意志消沉、抑郁。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羊肉和豆类等;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,如歌舞、登山等集体活动。另外,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“秋冻”。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,应及时关注天气,按时增减衣服,以免湿邪、寒邪入侵,导致生病。

分享至: